央廣網北京11月2日消息(記者費磊 滿朝旭)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繼去年7月工信部下發《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後,近日工信部又發佈了首批特別公示企業名單。這也是汽車行業退出機制自2012年發佈以來首次公示名單。包括蘭州宇通、雲南美的客車、吉林通田、哈爾濱客車廠等在內的48家汽車生產企業進入了房屋二胎特別公示名單當中。進入這一名單,則意味著企業在整頓期過後,如果依然無法通過相關考核,將被“勸退”。
  有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有各類車輛生產企業1300多家,在這1000多家企業中,有一批企業多年網站優化來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產量極少甚至沒有產量,生存十分困難。由此看來,對於這部分企業,工信部看來是要動真格的了。那些逐漸被邊緣化的汽車企業,很可能不能再進行新產品申報,日後也將會從我們的視線中消失。
  工信部通知中的“不能維持正常生產經營的企業”,指的是“連續2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其中規定乘用車少於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於50租辦公室輛、輕型客車少於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於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於500輛”,無論怎麼看,勸退標準都非常低。遭點名的48家企業對廣大消費者來說也都非常陌生,很多人甚至連企業名稱都沒有聽說過。因此一位財經分析人士表示,這48家企業的存在和消失,對整個產業幾乎不會有什麼影響,對行業的整合重組也沒有什麼助力。
  分析人士:整體來說當鋪,影響比較有限。目前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都已經形成了,這跟前期乳品行業的整合有明顯不同,乳品行業的整合更有利於集中度的提升,但是汽車行業的集中度已經形成了,競爭的局面也已經形成了,所以影響力就比較有限。
  但汽車工業協會資深專家賈新光認為,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對於行業發展來說是積極信號,正式勸退僵而不死的車企,更深層的意義在於敲山貸款震虎。
  賈新光:中國汽車廠的數量龐大,連改裝廠一塊得2000多家造成產業秩序非常混亂,多少年也調整不下來,其中的一個毛病之一就是原來沒有退出機制。
  汽車行業評論員李洋指出,在國內發展市場經濟多年以後,汽車業仍呈現“難進難退”的境況,計劃思維和行政干擾一直在阻礙著汽車業的優化整合。
  李洋:雖然我們看到了現在年產幾十萬上百萬的特大型企業占有比較多的市場份額。但不容忽視的是在地方保護的這樣一個大背景下,很多半死不活的零產量、零銷量的整車企業還大量存在。這些企業不可能退出市場競爭,因為即便它賠得一塌糊塗,依然有地方政府不斷地為它進行輸血,提供各種各樣優惠政策。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這本是自然法則,也是市場規律之一。一直以來,一些半死不活的汽車生產企業卻因為種種原因受到個別地方政府部門的保護,阻礙了汽車製造行業市場化。而工信部的勸退機制正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的市場活力。
  李洋進一步指出,2009年3月,工信部就推出了《關於加強汽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備案管理的通知》。根據該通知,車企異地設廠必須兼併擁有生產資質的企業。工信部的初衷是為了限制汽車生產企業的無限度擴張,但是這也讓那些擁有生產資質本已“瀕死企業”起死回生。
  李洋:它有資質,這個資質就是“殼資源”。它自己沒法把它利用起來,但是它卻可以拿出來賣、以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尋租。這樣一來對一些有資金實力,真正想進入這個行業的企業來說非常不公平。
  李洋認為,要想真正實現優勝劣汰,取消資質審批、取消殼資源的存在,才是真正的解決方案。而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將使企業利用“殼資源”投機的行為失去根基。
  李洋:公信部出台的這樣一個規定,恰恰就是打掉這樣一個局部的壟斷,同時讓很多所謂的“殼資源”變得一文不值,從而促進整個汽車行業統一的市場的形成,進一步推動全行業的市場化。
  實現優勝劣汰實現一個退出機制讓企業有發展的壓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地煥發汽車行業的活力。  (原標題:工信部勸退“半死不活”車企 提高行業市場活力_fi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25goyr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